專注鍍鋅鋼產品加工銷售!
可按客戶需求定制加工
重慶朋川物資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經理 王經理
電 話:023-68506733 68506922
傳 真:023-68506922
手 機:13594294880
賬 號:110236897532
QQ:365254139
地址:重慶大渡口龍文鋼材市場A271室
作者:www.szocom.com.cn 瀏覽量: 0 時間:
山東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山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
山東金屬學會
2014年10月
鋼鐵產業是我省優勢傳統產業之一,為加快推進我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我省鋼鐵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體系比較完整,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全省鋼鐵產業規模以上企業946家,從業人員30萬人。其中鋼鐵聯合企業19家,22個生產單元,分布在萊蕪、日照、濟南、淄博、濱州、濰坊、臨沂、德州、青島等11個市,形成了從礦業采選、原燃料加工、鋼鐵冶煉到壓延加工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2013年,全省生產鐵礦石原礦2153萬噸,耐火制品412萬噸,鐵合金148萬噸,焦炭4317萬噸,生鐵6580萬噸,粗鋼6767萬噸,鋼材8109萬噸。耐火制品、焦炭、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在全國均列第3位,鐵礦石和鐵合金產量列第9、10位。
全國前10家鋼鐵企業集中度為39.4%,我省前2家(10%)鋼鐵企業集中度為52.4%,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全國粗鋼產能利用率為70.82%,我省粗鋼產能利用率為74.47%,高于全國3.65個百分點。
(二)工藝裝備水平不斷提升。
2013年,全省擁有煉鐵高爐91座,產能8505萬噸。其中:<1000m3高爐49座,比2009年減少12座,占總產能的38.48%,比2009年降低9.71個百分點;≥1000m3的高爐42座,占總產能61.52%。煉鋼轉爐和電爐83座,產能9086萬噸。其中:<100噸的轉爐43座,占轉爐鋼產能的46.03%;≥100噸的轉爐28座,占轉爐鋼產能53.97%。<50噸的電爐2座,占電爐鋼產能9.82%;≥50噸電爐10座,占電爐鋼產能90.18%。
經過近幾年工藝裝備結構調整,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冶煉裝備向大型化發展,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高爐占60.43%,轉爐占50.80%,電爐占44.65%。
(三)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我省中高端產品如管線鋼、汽車用鋼、不銹鋼等品種從無到有,數量逐年增加。2013年生產造船板、汽車板、管線鋼板帶、容器板等中高端品種板帶材308萬噸,占板帶材總產量的15.75%。具有競爭優勢的鋼材主要有:中厚板材、H型鋼、齒輪鋼、優質線材和不銹鋼材。
鋼鐵產業鏈延伸有了較快發展,聊城冠縣和濱州博興兩個薄板(帶)深加工產業園區,形成了冷軋—鍍鋁鋅—彩涂的產業鏈。冠縣鋼板(帶)深加工產業園區,以山東冠州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30余家企業形成了冷軋、鍍鋁鋅、彩涂一體化生產,年綜合加工能力870萬噸,其中冷軋板(帶)380萬噸、鍍鋁鋅板360萬噸、鍍錫板30萬噸、彩涂板100萬噸。博興板(帶)材加工產業園區是全國較大的冷軋、涂鍍產品生產集散地,冷軋產能800萬噸,鍍鋅產能750萬噸,彩涂產能1000萬噸。
(四)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
全省鋼鐵產業大力應用節能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能耗指標不斷改善,主要工序能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煉鐵工序能耗392kgce/t(千克標準煤/噸),比全國平均值低6kgce/t。轉爐工序能耗比全國平均值低3.71kgce/t。噸鋼耗新水3.08m3,比全國平均值低0.36m3。
全省鋼鐵產業不斷加大環保投入,研究應用清潔生產和節能新技術,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取得較好效果。主要企業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工業粉塵達標排放率、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均為100%,煙塵達標排放率96.65%,SO2排放量較上年下降11.75%。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濟鋼、萊鋼),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研究采用干熄焦技術、燒結、煉鋼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燒結煙氣脫硫技術及副產硫酸技術、轉底爐直接還原處理鋼鐵廠含鋅塵泥技術、高爐/轉爐煤氣干法除塵技術、余熱余壓發電技術、煤氣綜合利用技術、循環水串級使用技術、鋼渣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燒結/煉鋼余熱回收利用、轉底爐直接還原處理鋼鐵廠含鋅塵泥、高爐/轉爐煤氣干法除塵以山鋼集團的兩個工程公司為主體實現了產業化。
(五)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我省鋼鐵產業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創新隊伍不斷擴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省主要鋼鐵企業擁有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9個省級技術中心。2011年至2013年,獲得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10項,省科技進步獎31項,其中二等獎10項、三等獎21項。擁有授權專利1900余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435件;專利轉讓、許可實施200余件次,取得收益1億多元。2013年全省鋼鐵產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成功開發了汽車大梁用、核電結構用、海洋石油平臺用H型鋼和中低速磁浮列車軌道用F型鋼以及海洋工程用、超高強度結構用、高級別石油管線用、壓力容器用鋼板等217個新品種鋼材。承擔的3項(新一代高韌性高耐磨熱軋中厚鋼板的研發,高爐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煉鐵技術,鋼廠關鍵界面物質流、能量流協同優化技術與工程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完成了計劃進度。
(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取得積極進展。
2008年組建了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濱州、濰坊、淄博和臨沂組建了4個區域性集團公司。
2009年至2013年,全省累計完成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703.7萬噸,煉鋼產能959.3萬噸,全部淘汰了400m3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任務。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省鋼鐵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產品檔次低、結構不合理。
在我省鋼材產品結構中,非合金鋼占66.78%,比全國主要鋼鐵企業高12.16個百分點,其中,普通質量非合金鋼占83.87%,比全國高19.53個百分點;低合金鋼占28.62%,比全國低8.54個百分點,其中,普通質量低合金鋼占91.67%,比全國高10.35個百分點;合金鋼及不銹鋼比全國分別低2.78和0.84個百分點。我省鋼材以低端的普通質量的非合金鋼材和普通質量的低合金鋼材為主,產品檔次低。
(二)經濟效益低。
我省23家重點鋼鐵企業,201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57億元,實現利稅62億元,實現利潤14億元。在23家企業當中,虧損企業5家,虧損面為21.7%,虧損企業虧損額19億元,較上年減虧17億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噸鋼銷售收入低44元,噸鋼利稅低59.98元,噸鋼利潤低19.1元。
(三)能源消耗較高。
我省主要企業焦化工序能耗與先進企業相比高22kgce/t,煉鐵工序能耗高20kgce/t,煉鋼工序能耗高11kgce/t,軋鋼工序能耗高19kgce/t。
(四)減排壓力大。
我省污染物排放較低的企業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S02排放量高1.03kg/t鋼,顆粒物排放量高0.34kg/t鋼;與國家2014年清潔生產一級標準相比,S02排放量高0.75kg/t鋼,顆粒物排放量高0.27kg/t鋼。我省鋼鐵企業環保成本逐漸加大,2013年噸鋼達到175元。
(五)企業規模小,勞動生產率較低。
我省鋼鐵聯合企業19家(山鋼集團包含濟鋼、萊鋼及永鋒和淄博張鋼共4個生產單元),22個生產單元,500萬噸以上的企業3家,占企業總數的13.64%;200~500萬噸的企業11家,占企業總數的50%,粗鋼產量3077萬噸,占全省的45.47%,平均每個企業年產粗鋼279.72萬噸;200萬噸以下企業8家,占企業總數的36.36%,粗鋼產量736萬噸,占全省的10.88%,平均每個企業年產粗鋼92萬噸。
我省鋼鐵生產工序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煉鐵工序僅是國內先進水平的52.13%,煉鋼工序為37.15%,軋鋼工序為32.97%。
(六)產業布局不合理,物流成本高。
我省鋼鐵產能以內陸布局為主,而沿海布局滯后,沿海鋼鐵產能1700萬噸,占全省18.71%。內陸與沿海鋼鐵企業相比,以濟南為例,增加鐵礦石運輸成本75元/噸,折合噸鐵125元,鋼材出口和遠距離銷售成本增加90元/噸。2013年全省需要鐵礦石1.1億噸,省內鐵礦石自給率10%左右,90%依靠進口,全省鋼鐵企業年增加運輸費用65億元左右。
三、鋼鐵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
(一)鋼鐵產業發展趨勢
隨著鋼鐵市場競爭加劇,資源和環境約束趨緊,今后一個時期,鋼鐵產業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鋼鐵企業由粗放型向生態型轉變。在發展模式上,從單純追求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向優質低耗的集約型轉變;在企業功能上,從單純鋼鐵產品制造的粗放型向產品制造、能源高效轉換和消納社會廢棄物的生態型轉變,新建鋼鐵企業體現了這種理念。
二是產業布局向沿海轉移。鋼鐵產業是大物流量產業,向有物流自然優勢的沿海地區轉移是必然趨勢。京唐鋼鐵公司的建成,寶鋼湛江沿海鋼鐵精品基地、武鋼防城港沿海鋼鐵精品基地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表明我國鋼鐵產業將加快向沿海轉移,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三是技術裝備向大型化高效化發展。工藝裝備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主要建設3000~5000m3高爐和150~300噸轉爐,日本新日鐵、韓國浦項、我國京唐鋼鐵、江蘇沙鋼、寶鋼湛江、武鋼防城港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等已建成或將要建設5000m3級高爐,實現高效、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的目標。
四是自主創新、發展高端產品成為重點。提高鋼材質量,實現下游產品的高壽命和輕量化,減少鋼鐵產品的消費量是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加快技術進步,推進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支持重點鋼鐵企業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材品種,尤其是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能替代進口的關鍵鋼材品種。國內大型鋼鐵企業普遍加大了新產品開發力度,特別是新建沿海鋼鐵企業重點發展轎車用板、高檔家電用板等高端鋼材產品。
五是傳統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變。德國蒂森克虜伯、日本JFE、韓國浦項等國際鋼鐵巨頭,國內寶鋼、武鋼等大型鋼鐵企業在鋼材深加工領域都有成功的實踐,鋼鐵企業市場競爭的重點由單純的產品競爭轉向產業鏈的競爭。用現代物流理念整合和延伸產業鏈,提高鋼材深加工的比例,與汽車、造船、家電等下游行業共同開發建立新的產品研發體系,已成為鋼鐵企業增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及途徑。
(二)國內鋼材消費預測
我國正在加速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鋼鐵消費量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8.5億噸,國內鋼材消費量達到7.5億噸;到2020年,粗鋼產量和鋼材消費量將繼續增加到8.8億噸和8億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替代鋼鐵的新材料得到推廣和應用,鋼材消費強度逐步下降,鋼材消費由量向質轉變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省內市場需求
我省是經濟大省,也是制造業大省,家電、機械制造、船舶、建筑等用鋼較大行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對鋼鐵產品的需求量大,2013年我省需要粗鋼7800萬噸,缺口在1100萬噸左右。我省鋼材企業銷售主要立足于省內市場,省內銷售占90%左右。造船用板、石油管線、壓力容器用板、家電用板、汽車用板、集裝箱用板、高端軸承鋼、齒輪鋼、模具鋼還不能滿足省內市場需求。我省鋼材總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高端產品主要從省外、國外采購。這是我省鋼鐵產業發展空間,也是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
四、轉型升級主要目標
我省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目標是壓減產能、聯合重組、調整布局、優化結構、節能減排、優化創新,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產業布局。推進落實《山東省鋼鐵工業結構調整試點方案》,立足實際,壓減現有鋼鐵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發展質量,到2017年末,沿海鋼鐵產能占比達到35%左右,建成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和碳排放考核示范基地。到2020年末,進一步壓減鋼鐵產能,循環經濟得到全面推廣,沿海鋼鐵產能占比達到40%左右。
2、集約經營。到2017年末,培育山鋼集團成為世界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綜合競爭力進入國際鋼鐵企業前10強;培育5家專業化生產的區域鋼鐵集團。到2020年,6家主要鋼鐵企業集團實現集約化經營,競爭能力明顯提高。
3、產品結構。到2017年末,板(帶)材中高端產品比例達到18%以上,三級及以上鋼筋比例達到85%以上,板(帶)材深加工規模達到1500萬噸以上。到2020年末,板(帶)材中高端產品比例達到20%以上,三級及以上鋼筋比例達到95%以上,板(帶)材深加工規模達到2000萬噸水平。
4、節能減排。到2017年,噸鋼綜合能耗降至580千克標準煤以下,噸鋼耗新水低于3.0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降至1.1千克以下,噸鋼SO2排放量降至1.6千克以下。到2020年噸鋼綜合能耗降至570千克標煤以下,噸鋼耗新水低于2.95噸,噸鋼煙粉塵排放量降至0.8千克以下,噸鋼SO2排放量降至1.2千克以下。
5、創新能力。到2017年末,全行業科研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8%以上,攻克一批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共性技術。到2020年末,全行業科研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行業技術、產品研發能力明顯提高。
五、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一)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
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和實施青島鋼鐵整體搬遷是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的重點工作。支持山鋼集團按照國際水平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成為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和碳排放考核示范基地,形成年產生鐵810萬噸、粗鋼850萬噸生產規模,主要生產高品質、競爭力強的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熱鍍鋅板、中厚板,主要供應汽車、家電、機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行業。支持青島鋼鐵整體搬遷改造,形成400萬噸鋼鐵生產能力,重點生產汽車用彈簧扁鋼、高端優質線材。
濟鋼要加快轉型發展,實施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延伸。壓縮鋼鐵產能,環保治理達到城市接受的水平,實現余熱余能供暖2000萬m2,發揮已有復合材優勢,擴大復合材產能,發展高端產品并大力促進招商引資,突出發展用鋼制造業,形成以消化鋼鐵產品為特征的產業集群。
萊鋼要加強環保治理力度,加大余熱余能開發利用,增加自發電比例。實施產品深加工工程,與萊蕪市共同推進招商引資,實現50%的鋼鐵產品就地消化,形成以消化鋼鐵產品為特征的產業集群。與泰山鋼鐵共同推進復合材技術落地;發展高端建材工廠化制作和城市智能車庫。
同時,進一步壓縮內陸規模小、能耗高、環保不達標的落后鋼鐵生產能力,使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二)調整優化企業組織結構。
推進《山東省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的落實,引導鋼鐵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支持山鋼集團兼并重組,使其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鋼鐵集團公司,實現集團化、集約化經營。支持引導濱州、濰坊、淄博、臨沂和萊蕪地區的鋼鐵企業實施區域性聯合,形成實質性集團公司,實現集約化經營。
(三)調整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對鋼鐵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實施以員工持股為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提高國有企業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增強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形成現代企業制度。
(四)調整優化產品結構。
主要企業(集團)要研究產品發展方向,明確產品定位,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支持大型鋼鐵集團面向全國市場,重點開發生產高等級造船板、X80級以上管線板、高檔汽車板、家電板、高強耐磨機械制造用板。支持中小型鋼鐵企業以省內市場為主,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實施產品升級換代。重點發展熱軋冷軋薄板(帶)、中厚板、不銹鋼板帶、優特鋼、H型鋼、高強度鋼筋、優質線材、優質管材等八大系列產品。
1、熱軋、冷軋薄板(帶)。依托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以汽車、家電行業用板為目標,研發高端熱軋薄板(帶)、冷軋薄板(帶)。依托濟鋼、萊鋼、日照鋼鐵研發系列薄板產品。
2、中厚板。依托日照鋼鐵精品基地、濟鋼中厚板生產線,研發造船及海洋工程用、工程機械用、汽車用、壓力容器用、橋梁用等高強耐磨鋼板及核電、風電等產業用中厚、特厚鋼板。
3、不銹鋼板(帶)。依托泰山鋼鐵,提升不銹鋼板帶檔次,建設不銹鋼冷軋生產線,延伸現有不銹鋼產業鏈,形成不銹鋼中高端系列產品。
4、優特鋼。依托萊鋼、巨能特鋼、西王特鋼、青鋼和齊魯特鋼,研發高端錨鏈鋼、軸承鋼、彈簧鋼、齒輪鋼、模具鋼等高端優質特殊用途鋼材。
5、H型鋼。依托萊鋼、日照鋼鐵,開發鋼結構高層建筑和大空間鋼結構用鋼為主導的高端建筑用鋼,研發海洋石油平臺用、核電結構用等高強高韌耐蝕H型鋼。
6、高強度鋼筋。依托萊鋼、淄博張鋼、石橫特鋼等企業,推廣高強度熱軋帶肋鋼筋,研發和推廣785、830、930MPa級超高強預應力熱軋鋼筋。
7、優質線材。依托青鋼、石橫特鋼、淄博張鋼和濰坊特鋼,生產鋼簾線、胎圈鋼絲、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和焊接用優質線材。
8、優質管材。依托煙寶鋼管、魯寶鋼管、山東巨能特鋼,開發石油用、超高壓鍋爐用等高附加值無縫鋼管。
(五)研究推廣一批先進技術。
1、高效制造技術。依托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和青島鋼鐵,重點研究推廣新一代鋼鐵流程技術,大型高爐高效、節能、環保和長壽綜合技術,研究應用冶金工藝“界面”技術,促進生產流程整體運行穩定協調,實現緊湊化、連續化和高效化生產。
2、產品升級換代技術。依托山鋼集團研究應用高效低成本的轉爐潔凈鋼生產系統技術和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無缺陷連鑄生產技術,依托萊鋼、巨能特鋼、西王特鋼研究應用高潔凈度電爐冶煉技術,依托濟鋼開發LF深硫脫技術、RH多功能精煉技術、電磁冶金技術、控制結晶技術等,提高產品質量,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3、節能降耗技術。依托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和青鋼,重點研究應用節能型加熱爐、高溫蓄熱燃燒技術和加熱爐計算機控制技術,依托濟鋼研究應用燒結過程余熱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高爐爐渣余熱回收技術,依托萊鋼研究應用高溫高壓鍋爐的干熄焦技術、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干法除塵技術、煤調濕和高爐鼓風脫濕技術。
4、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依托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青鋼開展鋼鐵流程碳素代謝機理及超低碳排放型鋼鐵冶金流程模式研究,研究應用城市垃圾與鋼鐵工藝耦合資源化處理利用技術,研究應用冶金過程氮氧化物、二噁英生成機理與控制技術。依托山鋼集團、青鋼研究應用鋼鐵企業副產煤氣綜合利用及深加工技術、低成本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冶金渣綜合利用技術及開發高附加值建材技術、耐火材料等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等,為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六)發展鋼鐵產品深加工。
1、完善一批產業鏈。依托萊鋼、淄博張鋼、魯麗鋼鐵建設完善鋼筋深加工生產線,推廣應用高強鋼筋深加工。依托濰坊特鋼開展線材深加工。依托萊鋼開展鋼結構用鋼、磁懸浮列車軌道用型鋼的生產應用研究。依托山鋼集團建設船用鋼板、汽車用板等產品深加工生產線。
2、培育一批產業集群。依托山鋼集團,重點建設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生產汽車、家電、造船、建筑、橋梁用鋼板,形成高檔板材產業集群。依托萊鋼、巨能特鋼、西王特鋼,促進形成優特鋼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集群。依托濟鋼,擴大招商引資,形成以消費優質板帶材為特征的產業集群。依托泰山鋼鐵形成不銹鋼加工產業集群。依托聊城冠縣、濱州博興形成冷軋薄板、鍍層涂層薄板集群。
(七)化解過剩產能矛盾。
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3〕41號化解過剩產能的實施意見》,分步提高產業準入的能耗、物耗、水耗、環保和產品等標準,用節能、環保、安全等指標對投資項目進行約束和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倒逼退出。解決企業能進不能出、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問題,建立新建項目與控制污染物排放、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相銜接的調控機制和監管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條件,嚴格做好鋼鐵項目核準和備案等相關工作,清理違規建成項目。嚴格控制鋼鐵產業擴大規模,嚴格控制高爐、轉爐大修擴容改造。積極做好《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實施工作,強化質量、安全、環保、能耗等指標的約束作用,嚴格實行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問責制,加大壓縮產能的財政獎勵力度和產能退出扶持政策,化解過剩鋼鐵產能,引導我省鋼鐵產業實現有序、健康發展。
(二)培育大型企業集團。積極促進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鼓勵和支持大型鋼鐵集團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兼并重組,支持山鋼集團的聯合重組,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出臺專項配套政策,解決國有企業負擔重的歷史遺留問題。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健全技術創新平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形成政府資金引導、企業投入為主、社會多方參與的研發投入機制。
(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鼓勵金融單位對鋼鐵企業實施分類支持,重點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產業鏈延伸項目的資金支持。創新資金籌集方式,支持國家批準的重點項目。
(五)搭建原燃料聯合采購平臺。支持大型冶金企業集團牽頭,吸收中小型冶金企業參加,建立山東省冶金原燃料聯合采購公共平臺,統一采購,增強話語權,降低采購和物流成本。加大對省內鐵礦資源開發使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國外合資合作辦礦,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由省冶金總公司召集,與山鋼集團、日照鋼鐵、青島鋼鐵、魏橋鋁業、信發鋁業、南山鋁業等省內大型冶金企業為發起人,共同設立山東省冶金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建立全省冶金行業統計數據信息交換平臺,為企業開拓市場、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各種服務,引導企業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加強行業自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熱線電話
13594294880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五
聯系人
張經理 王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