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鍍鋅鋼產品加工銷售!
可按客戶需求定制加工
重慶朋川物資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經理 王經理
電 話:023-68506733 68506922
傳 真:023-68506922
手 機:13594294880
賬 號:110236897532
QQ:365254139
地址:重慶大渡口龍文鋼材市場A271室
作者:www.szocom.com.cn 瀏覽量: 0 時間:
為有源頭“活水”來——從工業增速微反彈看宏觀調控繼續顯效 5.9%,6.1%,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不斷顯效,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自4月以來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 總體上看,5月份工業生產顯露改善跡象,4月份工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表明工業經濟活力正在增強;而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服務器和智能電視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8倍、1.3倍、1倍和59.9%,這些微觀數據則預示著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 政策“及時雨”助力工業企穩回升 今年以來,面對持續加大的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靈活施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積極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加上央行的兩次降準、降息,一系列“及時雨”般的政策有效地遏制住了工業增速下滑的趨勢,對工業運行起到了有效的提振作用。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各級政府亦是主動作為,群策群力。 “3、4月份經濟數據的出爐,都顯示工業運行態勢不容樂觀,省里和市里的幾個相關部門都非常重視,時間召開會議研究對策。對于我們而言,要把政策‘暖風’真正吹到企業,把資金‘活水’切實引入實體經濟,既需要一定時間,也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與落實。”一位東南沿海地區的發改委官員對記者表示。 “為了穩住增長,陜西財政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統籌各項資金,全力支持和穩定工業增長,確保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穩產達產,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研發等。在減輕企業負擔方面,今年一季度全省‘營改增’工作累計有97.5%的試點納稅人稅負下降,累計減稅7.36億元。”在陜西省財政廳發布的公告中,記者也發現了不少給力的舉措。 隨著政策的落實和資金的到位,5月份的全國工業運行數據也顯現出積極變化:工業生產企穩回升。5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連續兩月小幅回升,環比增速為0.52%。41個主要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月加快,占比達63.4%;近半數工業產品增速較上月加快。 工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6%,扭轉了去年四季度以來工業利潤持續下降的態勢。工業利潤增速轉正的原因,除了自身生產、銷售穩中略升帶來的利潤回升外,還得益于前期降息、降費政策的顯效以及部分行業的投資收益。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息支出、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低1.5個、4.5個和1.8個百分點。 需求轉變帶動工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一些高技術、低能耗的新興產品變得供不應求。在國家政策層面,近期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文件,對智能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環保等產業帶來了巨大利好。以《中國制造2025》為例,規劃對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進行了部署,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從而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伴隨指導文件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專項支持資金,由此引發的產業轉型升級正日趨明顯。 5月份,高技術產業以及部分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新興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高于整個工業3.2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8.7%,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0.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2.5%,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增長14.5%,均明顯快于整個工業6.1%的增長水平。 新興產品方面,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8倍,工業機器人增長1.3倍,服務器增長1倍,鐵路機車增長90.8%,智能電視增長59.9%,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35.8%,光纜增長34.8%,城市軌道車輛增長34.5%,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增長31.2%,光電子器件增長25%,水質污染防治設備增長24.6%。 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品的迅猛發展不僅體現在增長速度上,也體現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些正在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人們,近日紛紛在朋友圈中曬出了小區中預留的充電樁和接口設備,新能源汽車和相關產業似乎已經蓄勢待發;從去年起,樂視TV等智能家電也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近日,中南建設、銳奇股份、慈星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進軍機器人產業。在一些大型制造企業,智能焊接機器人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一支“生力軍”。 回升基礎仍不牢固 盡管近兩個月工業生產連續小幅反彈,反映出投資、消費需求有所改善,但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仍然偏弱。 工業生產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工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部分地區和行業的持續下滑現象尤其需要我們保持高度警惕。 5月份PPI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仍然在低位徘徊。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4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緩,產品庫存壓力仍然較大,資金回籠困難依然存在。 此外,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5月份產量降幅繼續擴大,其中轎車延續了上月的負增長,汽車業需求增長放緩的態勢日趨顯著;東北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已從1-2月的同比下降0.6%,一路下滑至5月份的同比下降4.6%,“失速”較快,亟須引起重視。 而在資金面上,工業企業面臨的問題則要復雜許多。央行年內兩次降準、降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還貸成本,但是融資難的問題并沒有明顯緩解。記者近日走訪了一些國有商業銀行企業貸款部門,大部分銀行出于對風險防范的考慮,仍然會依據行業的景氣程度嚴格把關貸款的發放,鋼鐵、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貸款難度并未降低自不必說,產品供不應求的一些行業甚至也出現了“有訂單,無貸款”的情況。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企業貸款表現相對疲弱,中長期貸款占比回落至47%,顯示企業投入長期資金的意愿仍然不高。 由此可見,全面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把政策與資金的“活水”引入實體經濟,還需有關部門扎實推進、多管齊下。
熱線電話
13594294880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五
聯系人
張經理 王經理